一.系统介绍
云原生是基于分布部署和统一运管的分布式云 ,以容器、微服务、DevOps等技术为基础建立的一套云技术产品体系。 各大微服务平台都是基于这一内核进行扩展的,德克云也是基于这些内核。 kubernetes,简称K8s。是一个开源的,用于管理云平台中多个主机上的容器化的应用,集开发平台、运维平台、质量管理平台为一身。
1.微服务是什么? 微服务或者说微服务架构是一种将单个应用程序作为一组小型服务开发的方法,每个服务都在自己的进程中运行,并使用轻量级机制(通常是基于HTTP的API)进行通信。 这些服务是围绕业务功能构建的,可以通过全自动部署机制独立部署。 这些服务不需要集中式管理,可以用不同的编程语言编写,并使用不同的数据存储技术。
*服务是细粒度的 *协议是轻量级的
2.为什么要用微服务? 应用服务不能中断,例如:手机应用。 技术架构需要支持高并发,大吞吐量的业务情景。例如:手机应用和大数据查询。 为了缩短开发周期,提高交付效率,开发和运维合并,带来的配置和管理问题。例如:开发提交后,随即进入持续集成和自动化部署。
3.传统架构为什么不适用? 单体架构:1、更新时要停用服务;2、不能支撑大量的访问,不利于后期业务扩展。 分布式架构:1、可以解决数据访问量大的问题,2、但是更新时服务还是要停用的。 虚拟化时代:1、更好的解决数据访问量巨大的问题;2、更新服务时还是需要先切换服务的;3、需花费更多时间在配置和管理上。
4.目前都有哪些主流微服务平台? 微服务概念是在2011年被提出,2012~2016年是微服务的探索及全面展开的时期,在近年来微服务已经成为主流的架构思想。
阿里云微服务: 阿里云微服务是基于容器技术,全面集成Kubernetes,历经阿里巴巴多年双11大规模生产环境的验证,整合阿里云多个产品提供服务。
Amazon EKS: Amazon Elastic Kubernetes Service(简称Amazon EKS)于2018年5月发布初始版本,在将近5年的时间里平台更新了 9个版本,可以在AWS上运行 Kubernetes最新版本。
Kubesphere: 2018年7月青云正式发布Kubesphere1.0,2021年7月的KubeSphere 3.1.1发布,经过 3 年的发展和 10 个版本的迭代,是在 Kubernetes 之上构建的开源容器混合云。
5.我们可以用这些微服务平台吗? 如果您的业务应用和数据存放都可以放到公有云上。可以。 如果您的业务应用可以放到共有云上,数据存放发到本地私有云中,即混合云模式。可以。 还有一部分企业出于安全考虑,业务应用及数据只能存放到私有云中。不可以。
6.微服务平台
7.德克云与其他各大厂商的区别 *内核: 内核和大厂没有区别,随着内核的升级我们也在不断的进行更新。 *集成方案: 集成方案是有区别的,大家各自的选型不同。 *外围组件: 基于内核扩展的外围组件不同:1、大厂侧重于互联网上的安全审查机制、吞吐量管理。2、德克云更注重持续集成、持续发布和质量管理。
8.关于德克云 德克云,云原生系统解决方案。 是自主集成,开源,可扩展的微服务支撑平台。 集成了SpringCloudAlibaba,k8s和istio等,主流微服务开发,运行维护和质量管理组件。
二.解决方案
1.德克云-产品和服务
2.德克云-拓扑图
3.德克云-组件图
4.德克云-版本计划
三.客户案例
1.客户案例——能源行业
某大型国有能源行业客户 采用德克云微服务平台V1.2版本,对业务应用系统的升级改造提供技术平台支撑。建设完成后每次变更只修改对应的服务,不会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稳定 并为客户制订开发标准和建立标准化开发例库,为规范和培训建设方提供便利,解决因各个建设方开发标准和框架不统一而产生的后期由于建设方的流失造成运维难度大,无法进行变更修改等问题。
2.客户案例——咨询行业
某网络文化公司客户 为客户应用的微服务化提供平台支撑和全流程项目管理及运维管理。 客户应用包含有前端:微信小程序、H5、管理端,服务端按模块拆分,使客户应用的功能修改、测试、发布、和优化,不用针对整个系统,而只针对微服务本身。用户无感升级,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3.客户案例——设计研究院
某大型设计研究院客户 客户业务系统多,由自己开发团队开发的,也有其他建设方开发的,各应用开发标准不统一、并且散落各处,难以进行统一管理。亟需统一开发标准规范。 德克云为客户提供了标准化的开发规范及流程,帮助客户更好的管理及运维现有业务应用,为即将建设的其他应用提供统一支撑。 并且还带领客户开发团队一起进行了基于德克云的通用型应用开发,帮助客户团队更快,更好的掌握统一的开发标准和规范流程。
|